這兩個禮拜過得不錯,
但焦慮的東西比我想像的多。
想放棄的東西太多了,
不知道該選擇誰。
/
我真的超怕,
對誰或誰造成內疚,
所以儘管有些事是我覺得困難的,
我也願意做,
但做不好的結果是,
大家都造成困擾,
我愈加愧疚窘迫,
幸好大家都非常包容我,
願意支援指導,
監督我,
使我不至於耽溺在思考裡,
而忘記自己該做什麼。
/
什麼是勇敢?
面對恐懼而不退卻是勇敢。
但不退卻有兩種原因,
一種是根本不知道事情的危險性,
不知道何謂恐懼。
第二種是克服心中的掙扎,
以犧牲的態度來代替恐懼。
我認為第一種是莽夫,
是一種無知,
真正的勇敢需建立在深諳恐懼之上。
但無時無刻,
總是能自得其樂,
如入無人之境,
似乎也是一種幸福。
/
我以為,
成為男子漢重要的證明之一即是,
說出來的話,
不管失去了什麼,
就去做到,
不然就不要答應。
不再帶給別人麻煩,
不就是自己能夠獨當一面的證明嗎?
我想,
就別太苛責了,
不是每個人都是聖人,
在指責他人之前,
是否已然做得盡善盡美了呢?
如果沒把握,
那就以循循善誘代替冷嘲熱諷,
不然將會在將來留下供人說嘴的笑柄。
其實,
我並不意外,
我知道,
常常在做決定的時候,
其實當下是不知道會帶給他人怎麼樣的傷害的。
說話亦是,
選擇離開亦是。
我知道,
你也不是個小孩了,
說什麼話,
做什麼事,
你一定都深思熟慮過,
不然就不應該說。
即使是這樣,
也有不得不說,
不得不做的理由,
那即是為情有可原,
我不知道你的原因是什麼,
如果願意說出來,
讓我們知道的話,
我不知道其他人夠不夠格,
究竟知不知道什麼叫做學長,
但我盡力扮演好我的角色,
學弟有難,
我聽你說,
盡力幫你解決。
我自己的情況是在於,
我時時刻刻都擔心自己是否造給他人負擔,
時時刻刻猶豫著是否要做決定,
彷彿得了恐慌症,
那又太過了。
我們都需要成長。
”行有不得者,
皆反求諸己。”
是唯一途徑。
/
我想我把我自己的話藏得太過了,
我想說的是,
今天不管誰,
認真說什麼話,
認真做什麼事,
說出來就要做得到,
嘴砲與品格還是要稍微分隔一下,
沒有想清楚就去做,
做到一半又退縮,
剛好得到狂狷兩者的缺點。
毫無可取之處。
我念中文系的原因在於,
我想修練文采,
想與古人一樣養君子德。
但大一開學沒多久,
就不斷發生在我看來逾矩的事,
像是徐同學,
像是棋王同學,
文人的武器是口誅筆伐,
口誅筆伐至少需要君子的德性,
沒有這種能力應該是很愧疚謙遜地繼續磨練,
本質上跳針,
還有說不完的垃圾話,
你們到底憑什麼做,
憑什麼說?
去你媽的自我感覺良好。
沒有任何應該提供你家教的人說,
做之前先想,
或是將心比心之類的嗎?
/
子曰:
不得中型者而與之,
必也狂狷乎。
狂者進取,
狷者有所不為也。
以我的概念來解釋,
狂者就是想到什麼,
就去做,
而且總是有信念完成。
狷者是遇到了什麼事情,
猶豫了很久,
說不定就不做了,
但決定要做的事,
絕不輕言放棄,
也是有信念的人。
我認為,
有信念的人,
沒有如中行者完美的他們,
可以共同相處學習,
是因為狂與狷,
猶有可取之處。
我也在努力地往兩者中其一努力。
/
我很討厭事後諸葛,
尤其對我的人生造成極大的困擾,
又具有遠久影響力的人。
有點德行好嗎?
/
我還是沒能走出陰霾。
原來我不是孤身一人受到戕害。
但另一人什麼也沒說,
就帶著謎團離開了,
而我仍在這裡受苦難。
我還是不能諒解,
FUK YOU!
/
要不要考研究所的問題,
我陷入嚴重的焦慮。
今天如果我僥倖考上了,
那那些沒考上的人該怎麼辦呢?
那那些踩著他們屍體向上的人們又該怎麼辦呢?
學長說:
但求無愧於心。
我不知道是要遵循我那多餘的慈悲,
還是要滿足自己再燃燒一次的狂妄。
/
誰在意燃燒之後留下什麼?
其實我很在意。
/
歡樂嘴砲生活呢?
好像離我越來越遠的樣子了...